诚信可免押进亲友圈验亲友圈,满意再补!
“这是给您的四个月的工资,你们长期临时工的工作不给涨,拿好了,是六百五十一块零二毛
”
那个时候,小镇还非常古朴,大集以外,除了有一个炸油条的老王头、一个修自行车的小伙子算是固定做生意的,再就是一家国营的供销社了
我们这些小镇上的中学生们经常去那家供销社去买练习本、铅笔、橡皮之类的东西,我的一个同窗的姐姐是那个供销社的卖文具的售货员,在那时,那可是令人羡慕的工作
但就因为她的自我优越感,很瞧不上人,服务态度不怎么好,但我们又没办法,也就只有硬着头皮去买东西
如果那个胖女人对谁态度不好,谁回来以后就恶狠狠地把罪过都载到她的那位倒霉的弟弟头上
当然,我是不屑与他们为伍的
当晚岚轻轻拂来凉快,汗涔涔的身影,开始或扛或挑把麦子堆上路边的拖拉机里,垒成一座座小山
在暮色中,晚炊里,喜笑和着拖拉机的轰鸣,就像一曲动人心弦的歌谣悠然地升起,拖拉机驮着麦子、大人、小孩满载而归……
由此扩充飞来,小演义再有另一个知识,那即是:它是绰约多姿的
即使以部分爱好为规范,硬让小演义惟有一种办法和作风,那就大错特错
侯德云有言:我绝不宽大
这种模样颇有些朱总理“尽管前方是万丈深谷仍旧水雷阵”的大害怕的勇气
即使有人试图让小演义走上歧途,这种作风属“从容不迫”
现在,再回想起父亲,脑中更多浮出的,是成长过程中的顽劣和父亲的包容
生活中的磨擦总是在父亲心平气和的开导下消解
孩童时期的顽劣,青春时期的叛逆,成长时期的迷茫,在父亲精心的呵护下一路快乐地走过
顽皮时,父亲是一潭湖水,用宽容包容成长的瑕疵;青春时,父亲似一位智者,用理解与儿女对话;求学时,父亲是一盏明灯,照亮迷茫的心路……
一生中,没见过父亲对我们姐弟几个动过武,这在当时“棍棒底下出孝子”的年代是较少见的
用心灵对话,一直是父亲教育我们姐弟几个的风格
在父亲的年代,这种教育观念算是先进的了
我们其实得益于父亲较好的家境和他后天的素养培养